股票融资买入的利息 一场增进共识的智慧碰撞_教学_教育_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10 21:38    点击次数:137

股票融资买入的利息 一场增进共识的智慧碰撞_教学_教育_发展

东北大学“智电兴乡”实践团成员在沈抚示范区拉古满族乡拉古村测量光伏板尺寸。学校供图

东北大学全景图。学校供图

“移形换影”“数谜竞答”“欧拉回路”“一π到底”……近日,在国际数学日之际,东北大学“π生智慧,数聚未来”数学文化节开展得如火如荼,趣味数学游戏依次登场。“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激烈讨论、互相合作,攻克了一个个数学难题,更激发了对数学的热爱。”该校数学系教授邵新慧说。

聚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让学生厚植专业情怀,这正是东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动缩影。2024年秋季学期,东北大学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展开剩余84%

“通过大讨论,我们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兴邦是东北大学的首要使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的理念,筑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表示。

1 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增进共识

“东北大学形成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特色和育人理念?”“如何优化培养目标、学科布局、专业结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大学“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殷殷嘱托,围绕高等教育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如何从“教知识”到“育能力”转型的破局之需,东北大学展开了一场增进共识的思想激荡。

学校高度重视大讨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党委书记、校长挂帅多次主持、参加相关部门和学院组织的大讨论;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专家报告会、开展师生座谈会、组织师生提建议,涉及牵头职能部门18个、学院19个,共计开展讨论266场次,涵盖8000余人次。师生热烈交流、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重数据模拟、轻现场实践的学习路径依赖怎么改?人才培养为什么必须放到真实场景锤炼?在一场学院的讨论中,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团队精心开发的算法,在论文中表现优异,却在工厂实际应用时因环境干扰失效,培育‘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育人生态,已势在必行。”

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痛点如何破解?“课堂绝不能变成教师的副业,而要成为我们一生的信仰。”东北大学教务处处长徐章润的话,引发大家共鸣——必须从思想深处重视课堂,重塑对教学的价值认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围绕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育人理念,明晰职能部门、学院、教师等各层面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找准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及其背后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障碍。”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表示。

2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4年9月,新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发布,东北大学成功入选。怎样围绕工业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与企业高质量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怎样更好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程素养、创新能力、战略思维,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卓越工程师?这是大讨论中十分重要的议题。

围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眼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效能”4个主题,广大师生交流思想、畅谈感想,直面问题、打通堵点。学校设立“教育思想笔谈”专栏,各学院院长畅谈体会和举措;上线专题网站,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如何在新时代继续让爱国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我们还要继续凝练百年校史中的爱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发展‘一二·九’‘54煤’等精神谱系,打造‘爱国+’系列思政育人品牌,引导学生从前辈的奉献精神和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皓在专题讨论会上说。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是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锚点。必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说。

东北大学博士生、沈阳粼动仿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储逸尘,利用仿生水下机器人,解决渔业水质差和鱼病频发的难题。“学校对项目在资金支持、政策咨询、市场对接上的帮扶,贯穿了项目孵化的全过程。希望学校继续加大对学生创业团队的支持力度,让更多学生创业项目加速成长。”在一场以学生为主的讨论会上,储逸尘说。

在这次大讨论中,学校组织教师深入探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途径。

“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如何定制面向人才培养的可量化教师评价体系?”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明晰了教师评价、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以智能教学辅助系统评价分析授课质量,逐渐实现教学效能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动教学成果产出。”青年教师陈东岳建议。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外部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发展资源配置机制和校园数字化治理……教师纷纷表示,只有在深化治理体系改革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大学治理效能。

“我们要在人才培养上深化家国情怀、厚积学科基础、注重交叉融合、强化实践创新、拓宽国际视野,构建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成为培养科技精英、工程帅才、行业翘楚、治国栋梁的主阵地。”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强表示。

3 让“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共识落地生根

牵头成立辽宁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立“爱国荣校教育资源库”“总书记辽宁足迹沉浸式教学体验中心”等项目库……以大讨论为契机,东北大学制定“大思政”育人体系综合改革方案,实施新百年“育人兴邦”工程,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打造爱国荣校“大思政课”品牌,以一系列小切口、大纵深的具体举措,支撑学校形成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浪潮,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围绕工业智能和智能工业做文章,正在推进以“人工智能基础”等为代表的模块化未来工业智能课程建设,完善算力平台、工具平台、智能基础、典型场景“四位一体”的未来工业智能教学实验平台,锻炼学生工业智能系统开发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

总结凝练大讨论成果,学校形成了“面向未来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01尖峰班计划实施方案”“本研一体化培养改革实施方案”等举措。

“01尖峰班计划”拟选拔一批优秀学生,以催生“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工科优势,锚定新兴、交叉和基础学科方向,力求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正在研究出台本研一体化建设方案,构建本硕博贯通、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方案,突出课程、科研与实践衔接,实施全程导师制,遴选优秀教师指导学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承军表示。

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东北全面振兴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师资队伍规划,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面优化人才队伍雁阵格局,实施“卓青计划”,健全校院两级教师发展工作机制,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大讨论后,一系列强师惠师文件陆续出台,更好地发挥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师履行教书育人核心职责。

东北大学把“对学生好”落到实处,建设了覆盖11栋学生宿舍的26个淋浴间,为2.6万名学生提供不出楼的浴室,为17栋学生宿舍安装空调9600余台,实现全覆盖。“来到东北大学第6个年头,真切体会到母校实力宠学生的力度。”该校冶金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宝奇在讨论会上说。

财务智能报销平台上线运行,强化大仪设备共享,首个智慧食堂投入使用,以“一号通”带动智慧校园建设,NeuDeepSeek智能问答助手、师生24小时智能教务助手第一时间上线……一个个“我为师生办实事”的项目,让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持续提升。

郭海表示,学校将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为牵引,系统谋划和推进科技体制、人才发展体制和治理体系改革,高质量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答卷。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0日 第03版

作者:通讯员 王钰慧股票融资买入的利息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