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杠杆配资公司 刘强东再谈“兄弟”:你不是我们的兄弟,是路人

发布日期:2025-03-25 23:30    点击次数:111

实盘杠杆配资公司  刘强东再谈“兄弟”:你不是我们的兄弟,是路人

图片实盘杠杆配资公司

此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内部高管会上讲话的一段视频流出。在这次讲话中,刘强东再度谈到了“兄弟”的定义。“我也知道每个人生活的选择不一样。我们也有员工更多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业第二,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这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是路人。什么叫路人?就是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敌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因为你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拼搏的兄弟们的利益严重受损,对他们严重不公平。”

刘强东一直提出的“兄弟文化”,是京东组织管理中极具争议性却极具代表性的核心概念。这一文化理念既体现了中国本土企业家人情社会的管理智慧,又暗含了VUCA时代组织治理的深层矛盾。

今天我们以下从文化内涵、实践逻辑、潜在风险及借鉴意义四个维度展开评述。

01

“兄弟文化”的本质内涵与管理逻辑

1. 情感契约与利益绑定的混合体

拟家族化关系建构:通过“东哥”“兄弟”等称谓,将雇佣关系升华为类血缘纽带,降低组织沟通成本(符合社会交换理论中的“关系性契约”)。

双重激励设计:基层员工“五年以上老员工医药费全包”等福利 vs 高管“末位淘汰制”,形成“情感留基层,压力传高层”的差异化激励结构。

价值观筛选机制:“不是兄弟”的定性标准(如“躺平”“不拼搏”),实质是组织公民行为(OCB)的强制内化。

2. 中国式管理的典型实践

军事化执行力+人情化关怀:借鉴华为“狼性文化”的刚性(如“24小时会议响应制”)叠加传统“家文化”的柔性,形成独特的组织张力。

创始人权威赋能:刘强东个人IP(寒门逆袭形象)成为文化合法性的来源,员工对“兄弟”身份的认同实质是对创始人价值观的认同。

02

“兄弟文化”的双重组织效应

1. 正向价值

降低管理摩擦成本:2016年调整快递员薪资结构时,以“兄弟”名义沟通改革阻力显著小于纯制度推行。

危机时期的凝聚力:2018年明州事件后,京东股价暴跌期间,基层配送团队稳定性远超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

文化筛选的自净化:2020年淘汰10%副总裁级以上高管,借“兄弟文化”之名行组织瘦身之实,避免大规模裁员引发的舆论风险。

2. 潜在风险

代际价值观冲突:90后员工将“兄弟”解读为“情感绑架”,2021年脉脉平台京东员工吐槽“兄弟文化PUA化”引发热议。

制度弹性缺失:2022年某 pregnant 女高管因未达绩效被调岗,暴露“兄弟文化”在劳动权益保护与现代企业管理间的矛盾。

创始人依赖症:刘强东卸任CEO后,2023年京东重提“回归兄弟文化”,反映该文化与个人权威深度绑定导致的组织惯性。

反噬效应:当“兄弟”称谓过度滥用,情感货币必然贬值。2022年京东内部调查显示,“兄弟”一词的激励效能较2018年下降47%,印证了情感通货膨胀定律——单位情感密度的组织动员力随时间指数衰减。

03

对其他企业的借鉴参考框架

1. 文化适配性诊断模型

发展阶段适配:适合处于规模扩张期的企业(如京东2014-2018年上市后的高速增长阶段),在稳定期可能适得其反。

行业特性适配:在劳动密集型+强执行力需求领域(物流、制造)更具生命力,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谨慎嫁接。

代际结构适配:70/80后员工占比超60%的企业更易落地,Z世代主导的组织需重构“数字原生代兄弟文化”。

2. 改良实践路径

去个人IP化改造:将“东哥的兄弟”升级为“京东战友”,通过使命愿景重构文化认同(参考阿里的“独孤九剑”到“新六脉神剑”演化)。

制度刚性软化:用“奋斗者协议”替代模糊的兄弟标准,将“每周工作80小时”等要求转化为可选弹性激励方案。

情感账户量化:借鉴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将“兄弟情义”转化为内部协作积分,实现情感价值可视化兑换。

3. 风险防控机制

文化灰度管理:设立“兄弟文化负面清单”(如禁止以“兄弟”名义强制加班),防止文化异化为管理工具。

代际缓冲区设计:针对90/00后员工设立“文化转化官”岗位,用短视频、游戏化任务等新形式传递文化内核。

法律合规锚点:在劳动法框架内重构“兄弟承诺”,如将“五年老员工终身医保”改为“长期服务递延奖金计划”。

04

文化治理进化的批判性思考

1、从“拟血缘”到“契约精神”的过渡

京东2023年推行“全员绩效考核透明化”,标志着兄弟文化开始向制度化契约转型,反映中国企业管理从人情治理向理性治理的必然趋势。

2、数字时代的情感重构

通过企业微信社群、虚拟形象互动等数字化手段,将线下“兄弟酒文化”升级为线上“战友云文化”,实现组织情感连接的代际迁移。

3、全球化扩张中的文化适配

在东南亚市场推行兄弟文化时,需规避“家长制”文化在伊斯兰国家的伦理冲突,可转化为“Work Family”概念实现本土化改造。

05

组织文化管理的动态平衡术

刘强东的“兄弟文化”或许是中国企业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情感集体主义实践。刘强东的“兄弟文化”本质是中国转型期特殊商业环境下的过渡性治理方案,其价值不在于文化形态本身,而在于揭示了一个底层规律:

有效的组织文化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情感共鸣(价值观认同)

(2)利益兼容(激励相容)

(3)制度护城河(行为边界)

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真正的借鉴意义在于掌握这种“硬制度软着陆,软文化硬约束”的平衡能力,而非简单复制“兄弟”称谓。在VUCA时代实盘杠杆配资公司 ,或许更需要的是既能凝聚“战队”般的执行力,又能包容“社区”般多样性的新型文化范式。